摘要:五年来,全市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不断开创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新局面,奋力推动了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首府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跻身全国经济50强城市
南宁市GDP在全国城市排位
从2014年的第55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47位,
位居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
开栏语
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是我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这次党代会对进一步明确我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及南宁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南宁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南宁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改革创新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建引领行稳致远。为广泛宣传南宁市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真抓实干、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南宁日报》从今日起开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五年,是一把标尺,标注着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见证着南宁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2016年8月,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向全市明确提出实施“六大升级”工程,建设“四个城市”,这是市委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围绕推动南宁加快发展,在提出“六个如何”发展思考、“六个着力”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升华后作出的重要部署。
五年来,全市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不断开创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新局面,奋力推动了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南宁市GDP在全国城市排位从2014年的第55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47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726.34亿元,位居全国5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
一组组攀升的数据印证了自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南宁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的实绩: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区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2016—2020年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5.8%,2020年占全区比重达21.33%,比2016年20.38%提高0.9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80.36亿元,是2016年的1.18倍。财政收入达近800亿元,总量占全区比重由2016年的25.01%提升到2020年的28.43%。
转型升级 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围绕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推进产业优化提升。”在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的话语掷地有声。
围绕既定目标,全市上下持续按照“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五年来,南宁市坚持把强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推进“二产补短板”,持续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突出做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三篇文章,让“写在纸上”的规划蓝图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切现实——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瑞声科技在南宁实现跨越式发展,“南宁制造”走向世界,引领带动了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进驻,以瑞声科技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初见成效。南宁·中关村由“一基地”发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累计聚集创新主体超400家,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合众、天际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建设,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夯实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如今,首府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发展“马力”越发强劲,从单打独斗走向百花齐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38.8%。其中,电子信息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成为全市产值最大工业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以合众、天际、申龙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总税收收入比重逐年提高,近三年工业税收占比从18%上升至22%。2020年新上规入统工业企业185家,其中新建投产入规企业数量位居全区第一。
一个个华丽的蜕变、一组组增长的数据充分说明,这五年,我市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尤其是加强工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为全区制造业加快发展、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自治区决策咨询委专家黄健评价说。
提质增效 服务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当位于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集聚效应持续倍增,截至今年7月末,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达244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强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当Lazada跨境电商南宁枢纽中心一期正式运营,一批批跨境电商重点项目入驻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不断涌现,南宁的跨境电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更便捷的“海淘”服务让南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切实提高。
当搭载着12台“南宁制造”塔式起重机设备的75138次中欧班列“直达”哈萨克斯坦,原本需要耗时一个半月的“旅程”如今仅需10多天,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更拉近了南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距离。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声声由衷的感叹,勾勒出这五年来我市服务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优势凸显的生动图景。
服务业是我市最大的产业,占据南宁经济的“半壁江山”。五年来,南宁市坚持“三产强优势”,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让现代服务业焕发新生机,推动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875.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107.67亿元,2020年占GDP的比重达6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2%。
其中,金融业蓬勃发展,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GDP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5%;现代物流业跑出“加速度”,南宁市获批首批国家物流枢纽;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交易额增长198%,南宁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增长69.8%;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业加快发展,万有、泰康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
如今,我市服务业实现了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不断释放出发展活力,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提质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走进位于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的广西金福火龙果种植基地,成片的火龙果树“爬”满山坡,一个集火龙果种苗培育、种植、技术研发、贸易物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引人注目,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这些火龙果就是致富的金果果,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更红火!”村民们说。
小小火龙果,带动起大产业、转出了新生机,更折射出五年来南宁市持续发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名、特、优、新多元化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不懈努力。
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蔬菜、水果、畜牧业成为百亿产业,建成全国最大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全球10朵茉莉花,有6朵来自横县”,火龙果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沃柑有“中国沃柑看武鸣”之美誉;至2020年,南宁市粮食、蔬菜产量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生产任务,产量均居全区14个地市首位,描绘出了一幅幅希望田野上的宜居宜业画卷,书写了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的“三农”新篇章。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区首位度持续提升、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五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亮出的优异“成绩单”令人欢欣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伟大时代正赋予南宁新的使命与担当:我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持续强化“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六个重点举措,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首府全方位“强”起来,加快打造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走在前作表率。(记者韦静)
编辑:曾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韦静)